后悔的说:我要早知道有这样的果报,当初在治国王病的时候,我应该要更加的心甘情愿、更加用心才对。这意思就是说,我们今生也可能会受用一些安乐的果报,或多或少。但这些安乐的果报是怎么来的呢?不是上帝送的、也不是自然产生的,一切法有它的因缘,有它背后的理由轨则,就是你曾经造作一个业力,所以我们众生往往在受果报的时候才后悔说:我当初在造因地的时候为什么不多造一点。但是「往者已矣,来者可追」,你这种心情为什么不用在勉励自己「现在造因地的时候就造圆满一点」!
所以这意思就是说,「菩萨畏因,众生畏果」,我们重点在今生,我们深信当来的果报,我们真正以平等心、布施心、坚固心来修习施舍,我们一定会因为这样子而成就广大的福德资粮,也因为这样子而广结善缘。这个是讲到布施度的体性跟相貌,我们回到《讲义》,看第十三页:
己一、障布施度七
庚一、不供三宝戒二
辛一、明违犯二
壬一、明染违犯
布施是我们应该要修习的法门,假设以下的七条我们没有去做,对布施的法就产生了障碍,当然也就障碍了菩提心,这七条戒如果没有去奉行、没有去实践,就障碍布施度,这当中有七科。以下七科所面对的所缘境,是先三宝、再师长、再广泛的众生,以施舍心来面对三种境界而开出七条戒。先看「庚一、不供三宝戒」,供养三宝是应该做的,假设我们不去做就犯戒了,施舍第一个所缘境是面对三宝的境界,这当中分二科,先说「明犯」相,犯戒的相貌,犯相当中分成「染违犯」跟「非染违犯」,先看「染违犯」的相貌,看戒文:
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,于日日中,若于如来、或为如来造制多所;若于正法、或为正法造经卷所,谓诸菩萨素呾缆藏、摩呾理迦;若于僧伽,谓十方界已入大地诸菩萨众:若不以其或少或多诸供养具而为供养,下至以身一拜礼敬,下至以语一四句颂赞佛法僧真实功德,下至以心一清净信随念三宝真实功德,空度日夜,是名有犯,有所违越。
若不恭敬懒惰懈怠而违犯者,是染违犯。
「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」,一个「安住」在「菩萨」种性的「菩萨」,换句话说他有犯戒的资格。首先我们先看他犯戒的时间,犯戒的时间是「于日日中」,在整个一日一夜当中,就是在一天当中,不供三宝的期限-->>
“神马小说网”最新网址:https://www.sg168.org/,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