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接替其任尚书的,则是吏部左侍郎徐复。
之所以其他各部尚书没有调换,实在是之前在阎应元入阁时,已然微调了。
第二位入阁的人,则出乎所有人预料:
都察院左都御史严起恒。
其被加封武英殿大学士,太子少保,入值文渊阁。
同样是三件套。
二人都是群辅。
由此,内阁又恢复到了四人模式。
其中,年龄最大的为堵胤锡,六十七岁;阎应元其次,为五十五岁。
刘湘客五十四岁,严起恒最年轻,五十有三。
除了刘湘客被赐予了同进士出身外,余者都是进士出身。
可以说,整个朝堂的高官,非进士的已经很少了。
开国那段时间的福利,已经没了。
不过值得注意的是,堵胤锡和严起恒是南方人,而阎应元和刘湘客是北方人。
某种情况上来说,这也是一种平衡。
新官上任三把火,推迟已久的京察终将是来临了。
“谁能料到,冯显宗和朱谋双双落马?”
雨打芭蕉,寒风刺骨,即使窗台封闭的再严实,也无法阻止寒风的偷袭,可谓是防不胜防。
朱存渠披着大氅,烤着火,感觉到脖颈处的一缕寒风,他不由得缩了缩,将手中的书信放下。
他露出了一丝疲惫。
同时,心里又有了些许的畅快。
对于朱谋这厮,他心里也是厌烦的紧,若不是顾忌太子的身份,早就让人弹劾他了。
“殿下!”
这时候,懂事的幕僚则轻声道:“川渝两地的钱粮,已经整理出来了。”
太子的东宫虽然有许多文臣,但实际上却多是文官挂名,任职的很少。
自然而然,任职川渝总督后,他得按照传统,招募幕僚做事。
进士观政相当于机关打磨,而在地方为官则是亲民,复杂异常。
在这种情况下,师爷是杜绝不了的,也是必不可少的,就连朱存渠也不例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