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多只有两个叠起来的机翼,中间绑上了一个发动机,前头绑了两个螺旋桨,只是尺寸和机翼结构不完全一致。
负责这边仓库的两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工匠,跟在李锐身边看着仓库里面的东西,其中一个兴致勃勃的说:
“李主事,今天做什么,扑翼还是旋翼?”
这边的工匠也都知道,李锐其实不太认可固定翼飞机,相对而言更加支持旋翼机和扑翼机。
其实大部分人都是这种观点,扑翼机是对照鸟类飞行,旋翼机可以参考竹蜻蜓,都是确定可以飞的。
固定翼按理说只能滑翔,想要飞起来得和风筝那样,本身要足够的轻便,迎上足够大的风才行啊。
结果今天的李锐面无表情的回答:
“今天测固定翼,不过要先改造,你们再找两个人过来,按照我的图纸要求去准备材料。”
两个工匠有些意外,李主事怎么样测固定翼?那东西真的能飞吗?
不过他们就是干活的,做实验的主事说要测什么,那就去准备什么就是了。
两个工匠拿着图纸离开,李锐转向朱靖垣父子:
“两位殿下,这边现有的固定翼测试机中,相对合理妥善的还有五套。
“主要差异在于机翼尺寸,所用的发动机重量和功率不同。
“您觉得用什么标准的来改造比较合适?”
朱靖垣听到这个问题,顿时有了另外的好奇的地方:
“李主事,现在能装在盾车以及飞机上的发动机,最大功率是多少?”
这问题其实有点敏感,如果是普通人问这种问题,李锐是不可能回答,或者不会回答正确数据。
但是朱靖垣显然不是普通人,特别是李锐想到邹炳泰的安排,就直接说明了情况:
“装在盾车上的发动机,目前的最大功率应该是在八十马力左右。
“其实它也能装在飞机上,只是它的重量相对飞机太重了,很可能会导致飞机完全飞不起来。
“我们实际测试中,在飞机上安装过的发动机,最大功率是六十马力的。
“当然,这架飞机最终也没有飞起来过……”
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