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.元长素来深知世家之弊,如今朝中土地政令又出自元长之手,何不出言?!”
得,怎么火还烧到自己身上了?!
张溪无语的看了眼在争论的徐庶和庞统,微微摇头,不理这两个老家伙。
怎么年纪越大,反而感觉这两人越来越幼稚了呢!!!
张溪表示,他不想跟幼稚鬼说话。
这时候,诸葛亮终于是站出来,说话了。
“元直,士元,切勿伤了和气.此事,不可不做,但又不能急于一时,何不平心静气,共商大计?!”诸葛亮笑眯眯的劝说道。
徐庶和庞统对视一眼,彼此不服,但还是坐下了。
不过嘛,坐下没多久,徐庶就有点忍不住的转头,看向诸葛亮,说道,“孔明倒是清闲恐怕就等着你的庄园建好,好搬进去颐养天年了吧!!!”
这事儿说的吧,是最近长安城内最大的谈资——诸葛亮上书请求告老还乡。
事实上,这是从景耀元年开始就发生的事情,诸葛亮连续三次上书请求辞官,而按照古礼,三次请辞,不管天子如何挽留,诸葛亮都可以辞官归乡。
所以啊,最后刘禅跟诸葛亮谈了一次,彼此做出了妥协。
刘禅同意诸葛亮辞官,但诸葛亮不归乡.在长安郊外,刘禅划拨了一块地方给诸葛亮建立庄园,供诸葛亮一家居住。
顺带的,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侯,食邑五万户,加十锡.这事儿最终还是被刘禅知道了,但刘禅一点犹豫都没有的给诸葛亮破例,加了十锡。
现在诸葛亮就是一个等待退休的状态,因此徐庶格外的不满。
如今的大汉,虽然完成了一统天下,但问题依然不少,很多事情没有解决,世家力量依然强大,影响这大汉各个方面。
作为寒门出身的子弟,徐庶非常清楚这里面的弊病,因此,徐庶觉得,正应该趁着这个时候,大汉武力强盛,以兵权作保,推动改革.结果诸葛亮先撂挑子了。
朝中有话语权的核心朝臣就这么几个,李严现在基本就顾着尚书台的事儿,他作为既得利益者,你指望他改变现状是不可能的,庞统是世家子弟出身,让他接受对世家大族不利的改革,也不太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