卫辰大兴河工,虽然花销是以往的数倍,但至少大堤就在那里,也挡住了今年的伏秋大汛,算是成果斐然。
而兴办义学,一时半会却什么成果也没看到,巡抚得知此事后,心生不满也是情理之中。
换了别的知州知府做这事,只怕抚衙早就发函质问了,只不过是卫辰出身既好、背景又硬,让巡抚对他的忍耐度增加了不少,直到今天也没将此事拿到台面上来。
但是,类似白知府那样的攻讦却是怎么都少不了的。
卫辰自有进身之道,这些官场上的明枪暗箭对他并不能造成什么实质性的损伤。
但是如果眼下不向所有人证明兴办义学的意义,等到若干年后卫辰离开禹州,这项政策到了后任者手里,难免又会有所反复。
说什么「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」抑或是「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」之类的空话,反对者决然听不进去。
唯有秋闱之时,禹州中举士子的数量大幅地增长,才能堵住他们的嘴。
说实话,义学和科举并没有什么正相关性,即便要有,那也是许多年之后整体识字率提高以后的事。
卫辰要用科举成绩来证明兴办义学的意义,也是时代局限下的无奈之举。
但卫辰有这个信心,可以在明年八月秋闱之前,将禹州士子的整体水平拉高一个档次。
没有别的原因,只因为他是卫辰,是整个大周科举一事上最具权威的那个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