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泰殿,原名中圆殿,明嘉靖十四年(1535年)更名交泰殿,殿名出自《周易》“乾坤交泰”,意为天地相交,阴阳协和。清嘉庆二年(1797年)因乾清官失火殃及此处而重建。殿平面呈方形,上置铜鎏金宝顶,形式与中和殿略同。殿内正中设宝座,宝座后上方悬挂乾隆皇帝摹康熙皇帝御笔“无为”匾,下设乾隆御制《交泰殿铭》屏风。东侧为中国古代计时器铜壶滴漏,西侧为大自鸣钟。清代皇后在千秋(皇后生日)、元旦(春节)、冬至三大节于此接受朝贺。乾隆十三年(1748年),乾隆皇帝将二十五方宝玺存放于此。
坤宁宫,明代皇后寝宫。坤宁宫与前面的乾清宫分别为传统意义上的帝、后寝官,“乾清”“坤宁”寓意天清地宁即天高明、地博厚。坤宁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(1420年)。现在的坤宁官为清顺治十二年(1655年)仿盛京(沈阳)清宁宫改建后的样式,门不居中而偏东侧,成为有满族特色的“口袋房”。清康熙时将东侧两间用作皇帝大婚的洞房,年幼登基的康熙、同治、光绪三帝以及逊帝溥仪均在此大婚。西侧五间为萨满教祭祀神堂,内设安放神像、宝座的环形大炕和制作祭品的煮肉大锅等。
御花园,明代称为宫后苑,清代称御花园。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(1420年),之后屡有增修,现仍保留初建时的基本格局。全园南北纵80米,东西宽140米,占地面积约12000平方米。园内主体建筑钦安殿为重檐盈顶式,坐落于紫禁城的南北中轴线上,以其为中心,向四周铺展亭台楼阁。园中奇石罗布,古木葱郁,为明清帝后、妃嫔休憩游赏之处。
养性斋,位于御花园西南隅,明代所建,初名“乐志斋”,清代改今名。斋为两层楼阁式,坐西面东,平面呈“凹”字形,前出月台一座。黄琉璃瓦转角庑殿顶,上层出回廊,下层东立面明间开门,次间及南北转角三间均为支摘窗。建筑原为七间,清乾隆十九年(1754年)于楼两端向前接出三间,改建为转角楼;嘉庆、道光两朝均有修。清嘉庆、道光两帝时幸于此,逊帝溥仪的英文教师庄士敦曾在此居住。
钦安殿始建于明代,嘉靖十四年(1535年)添建墙垣后自成格局。殿为黄琉璃瓦重檐盛顶,坐落在汉白玉单层须弥座上,面阔5间,进深3间。殿内供奉玄天上帝。清朝每年元旦于天一门内设斗坛,皇帝在此拈香行礼。每遇年节,钦安殿设道场,道场事务由太监道士管理。道光十九年(1839年)起,下旨停设道场。
-->>
“神马小说网”最新网址:https://www.sg168.org/,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