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平县可是朱熹的故乡,文脉源远流长,在卷到无以复加的福建,每年中进士的人数也都是福建全省前列的。
而福建又是科举考试著名卷王圣地,两京十三道,除了南北直隶二京之外,十三道中就数福建考上进士的最多。
按理说南平县的县学也不该是这幅样子?
校舍都是按照天干地支有号牌标记的,苏泽很快就知道了家老阿公说的和老百户相识廪生。
廪生,也是通过童子试的读书人,也叫生员,还有一个更广泛的称呼——秀才。
不过这位姓周的秀才已经是个老秀才了。
他大概四五十岁的样子,头发已经花白,还有些谢顶,用两边的头发盖住头发中央,显得更加滑稽。
他穿着破旧的儒生服,干瘦矮小的像是地里种田的老农。
苏泽也没想到堂堂秀才,竟然是这幅样子?
“周秀才,这是我爹给您说的族兄,阿泽兄弟,这位就是周秀才。”
苏泽向周秀才行了一个拜礼,看到苏泽动作标准,周秀才这才露出笑容说道:
“长宁卫终于出了读书人,我也替老百户高兴。”
说完他看了保书,最后在保书签上了自己的名字,又从随身的布兜里掏出一枚印章盖上,这才交给苏泽。
拿到了自己需要的保书,苏泽这才问道:
“周秀才,为何这县学如此冷清啊?”
周秀才似乎被问到了痛处,他“呜呼哀哉”了一番后,低声说道:
“还不是新来的海教谕,本来南平县学就没什么人来读,他还要搞什么清考,考不过的廪生要降为增广生,考不过的增广生降为附学生,考不过的附学生要开革生员资格,这么一弄,县学就跑光了!”
“只可怜我这等穷秀才,指着二两禄银过日子,这才留在县学不敢离开,哎哎哎!”